Copyright ? www.jnwlaw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東省商務廳 版權所有
來源: 海報新聞2025-11-18 09:00:00
近日,東營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一場,東營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高瑞國,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市重點項目服務中心主任王圣國,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扈駿凱,市重點項目服務中心副主任杜建成,市重點項目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健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東營市“十四五”發展成就,并回答記者提問。
高瑞國介紹,“十四五”以來,全市上下錨定“走在前、挑大梁”,勇于拼搏、奮發有為,目前全市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堅持目標導向,奮力攻堅克難,“十四五”主要規劃目標即將圓滿實現。“十四五”規劃緊密銜接國家和省規劃指標體系,共設置21項主要指標,截至目前,有9項指標已提前完成,12項指標符合預期。
主要指標中,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4500億元,年均增長6.3%,高于規劃目標0.8個百分點。預計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4%左右,高于規劃目標約4個百分點;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8.8%左右,高于規劃目標約1個百分點;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個,高于規劃目標5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5%,高于規劃目標約3.7個百分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1%,高于規劃目標0.6個百分點;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5.14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7%,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5.25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2歲左右。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約束性指標,均已達到省下達任務進度要求。
以新質生產力為牽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市經濟發展根基更加穩固。主動融入全省石化產業布局,石化產業加速向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學品轉型。東營港PX上下游配套、廣饒煉化一體化等重大項目扎實推進,振華丙烷脫氫、利華益環氧丙烷、富海聚酯包裝材料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東營臨港高端化工產業集群入選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化工行業增加值占比超過煉油,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第一動力。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四五”期間新材料、醫藥產業營收分別增長108.1%、20.4%;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引進上海電氣、中船海裝、金雷股份等頭部企業項目37個,總投資280億元;寧德時代零碳產業園項目落地開工。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勝利油田建成國內首個百萬噸級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項目。發力攻堅突破數字經濟,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近三年年均增長100%以上。現代能源體系加快構建,勝利油田原油產量穩產2340萬噸以上,勝利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提前一年完成產量目標,中石化320萬方原油商儲項目落地實施,中海油原油儲備基地建成投用,渤海億噸級墾利油田群全面投產,東營原油庫完成國內首座“碳中和”原油庫認證。大力發展風電、光伏、氫能等可再生能源,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預計達到1080萬千瓦,是煤電裝機的2.2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津濰高鐵東營段建設進度持續領跑全線,東青高速改擴建東營段全線通車,德州路西延暨東津黃河大橋順利完工。東營港25萬噸級單點系泊、10萬噸級通用泊位、集裝箱碼頭等重大工程建設完成,疏港鐵路一突堤專用線加速建設,港口吞吐量預計突破1億噸。
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推動創業創新,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更加強勁。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通過驗收,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社會研發投入突破百億大關,規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躍升至全省第一。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總量、增量均居全省前列,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9.4%,較2020年提高15.2個百分點。創新載體數量穩步增長,全市擁有省重點實驗室7家、省技術創新中心6家、院士工作站8家。科技型企業隊伍不斷壯大,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超930家,三年實現數量翻番,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到1732家,成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成功轉設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為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山東石油化工學院。重質油全國重點實驗室碳中和聯合研究院落地東營,正在發力主攻CCUS、電氫化工等五大前沿方向。
全面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努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區域生態底色更足。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任務基本完成,目前處于全國第二批國家公園報批設立優先順序。黃河口候鳥棲息地入選世界自然遺產,第二次全國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現場會、全國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總結交流會在東營召開。推行“公園+”模式,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居全省第1位,入選全國城市體檢樣本城市、省公園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加強全域生態治理,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提前兩年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穩定保持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黃河入海斷面和近岸海域水質明顯改善,黃河東營段、黃河口灣區分別獲評全國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強力推進防洪減災工程建設,統籌推進堤防加固、河道整治、防汛設施和防潮體系建設,重特大水旱災害防御能力不斷增強。全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度創新、模式探索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堅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全力擴大開放,區域經濟發展質量更高。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創建成為全省線上線下“一窗受理”運行和辦件流轉評估試點城市。要素市場化配置水平不斷提升,打造區域水權交易“東營模式”,累計完成區域水權交易2.53億方,交易總水量、總金額位居全省第一;全力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與交易全覆蓋,交易業務量和成交額均居全省前列。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成市屬企業戰略性重組和10家生產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構建“1+2+5”發展新格局,8家市屬企業資產總額超3700億元,取得7個“AA+”信用評級,核心功能、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農村改革繼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解決承包地細碎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國家級試點任務順利完成。糧食面積、單產、總產連年實現“三增長”。深化黨建引領共富鄉村建設,累計建設共富工坊135家、共富公司96家,落實共富項目439個,有效助力集體增收、農民致富。外貿總量穩步擴大,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0%以上,保持全省前列。推動綜保區高質量發展,保稅維修、保稅研發、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快速發展。
堅持人民至上,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共享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以每年辦好15件民生實事為牽引,聚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全力穩就業保就業,在全省率先完成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任務,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8.5萬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整市通過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評估認定,創建為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在全省率先完成全民參保擴面任務,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落地實施。養老托育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獲批全國首批個人養老金試點城市。成功舉辦黃河文化論壇、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發展大會、“沿著黃河遇見海”系列活動,“黃河入海·生態東營”宣傳推廣活動入選全國國內旅游宣傳推廣優秀案例。
下一步,東營市發展改革委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全面總結評估“十四五”規劃實施成效,聚焦重點領域,抓緊起草“十五五”規劃《綱要草案》,科學謀劃好“十五五”規劃藍圖,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東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