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jnwlaw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以“链长制”为总抓手,以“十大工程”为主路径,坚持市场主导、创新引领、龙头带动、开放合作,推动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扩量提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显著增强,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长10%以上,2024年、2025年分别突破2.2万亿元、2.4万亿元,努力打造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集聚区、融合应用引领示范区和技术创新发展新高地。
山东半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中国软件名城—济南、青岛、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国算谷、工业互联网生态园、虚拟现实产业园等。
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先进计算、数字终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空天信息、云服务大数据、能源电子、新型电子材料。
27日,以“AI赋能蔚蓝 场景驱动未来”为主题,“海洋+AI”大模型场景应用对接会在青岛举行。会上,海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成立,青岛首发一批海洋人工智能领域场景需求清单和图谱,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海星大模型(SeaStar)”。至此,青岛应用、优化和研发的海洋大模型已达30个。
近年来,济宁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先后建成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济宁分平台等3家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3条细分产业链,打造了以邹城机器人产业园、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为中心的“两园多点”产业集聚格局。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点题低空经济:“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近日,山东举行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大会,总结交流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经验做法,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省国资委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到2027年,战新产业营收占比达26%。同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育新”专项行动,对战新企业及项目分级分类培育,对列入省国资委培育库的企业和项目,实施特殊的政策支持,培育更多“小而美”企业。